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经济数据。由于4月份数据受到春节的干扰较小,是研判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我们首先来看看主要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如下图。可以看到,回落幅度最大的是汽车制造,由2018年的4.9%回落至今年一季度的0.2%,1-4月汽车制造增加值转为负增长,为-0.3%。汽车工业的下行,也拖累了某些经济重镇的工业表现,比如上海。

 

大部分行业,1-4月累计增速,较一季度有所下行。包括前期比较强势的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有色冶炼、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铁路船舶、电气机械等。轻工业的纺织业和橡胶塑料,下行更加明显。

 

1-4月累计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提升的,包括医药制造、黑色冶炼、计算机通信和电力热力。

 

总的来说,进入4月份之后,传统经济有所降温,这与前期力度较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所退出有关系。我们来看看高频数据,6大发电集团的日均耗煤量,从下图可以看到,目前春节假期会对耗煤量的扰动已经基本上消退。但是自4月中旬开始,耗煤量明显下滑,目前已经贴近过去五年的最低水平。

我们再来看固定资产投资。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5747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1-3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我们注意到,房地产开发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今年达到了过去十年来的最高。房地产是当前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力量。

我们来看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各分项的增速,从下图可以看到,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主要拉动力量,是建筑工程,也就是土建等。同时我们留意到,房地产投资的其他费用增速回落很快,其他费用主要是土地购置费,那么现在开发商购地的情况怎么样呢?

我们来看看土地市场成交情况。虽然最近频繁有媒体报导,声称各地土地市场成交活跃,土地价格溢价率较高。但是恐怕是雷声大雨点小,从100大中城市的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来看,今年的土地成交热度是比较低的,显示出开发商对后市还是偏悲观的。这是容易理解的,因为房地产政策现在仍然没有任何放松的迹象。

从房地产的形势来看,开发商一方面在加快已购入土地的施工,尽快实现销售和回笼资金,另一方面在减缓土地购置,而且目前的土地购置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显示开发商对后市偏悲观,正在采取保守策略,那么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拉动作用,将难以持续。

 

我们再来看看投资的另外两个重要分项: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1-4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2.5%,较一季度的4.6%又有明显回落。显示实体经济对长期增长前景不太乐观,这与中长期企业贷款增长低迷是相匹配的。

 

另一方面,基建投资自2018年四季度开始上行,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1-4月基建投资累计增速2.97%,与一季度增速2.95%基本持平,与财政刺激有所降温有关。

最后来看看消费情况。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376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6212亿元,增长3.5%。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8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2%。

 

我们来看看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分品种增速。从下图可以看出,增速下行最明显的是汽车类。石油制品的增速也明显低于去年,与当前的低油价有关系。家电音像、建筑装潢与家具类消费表现同样不佳,与房地产销售有关系。鞋帽纺织和金银珠宝消费也出现下行。日用品、化妆品和中西药品增速较高。

消费中,我们最关注的是汽车消费。从下图可以看到,统计局口径和中汽协口径的汽车消费增速,4月份又开始明显背离。4月份,中汽协口径同比-17.7%,统计局口径同比-2.1%,统计局口径的跌幅是收窄的,而中汽协口径跌幅放大。

 

这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中汽协的口径是销量,而统计局的口径是销售额。两者之间的背离,一个解释是价格较高的日系、德系的销售不错,而价格较低的国产品牌销售不佳。

综上所述,从高频数据来看,生产端4月中旬开始有所降温。从分行业增加值来看,一季度火爆的传统经济有所降温,与刺激政策有所退出有关系。而汽车生产继续下行,这与汽车销售,尤其是国产汽车销售不佳有关系。

 

再来到需求端,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房地产是当前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房地产投资中主要是建安投资在发力,建安投资加大对钢筋、水泥、玻璃等传统经济的需求。而开发商拿地并不踊跃,而且在撤离二三线,扎堆一线,呈现出防守姿态。说明开放商在加速二三线城市的库存去化。

 

消费中,汽车和房地产的上下游消费均不佳,后续有必要推出相应的刺激措施。

 

综上所述,今年3月份的经济数据,更像是一个特例,背后是春节扰动叠加一季度大规模刺激政策叠加贸易战回暖的信心修复。进入4月份之后,经济数据有所降温,五一节后,中美争端再起波澜,预计5月出口将深度下行,进而对经济数据带来拖累。

 

话题:



0

推荐

经纬

经纬

356篇文章 43秒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