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内容来自于:Foreign Companies' Accelerated Withdrawal from China,RIETI,https://www.rieti.go.jp/en/china/24101601.html

近期市场也在讨论外商直接投资的下降,以国际收支平衡表口径的直接投资来看,二季度净流出148亿美元,这是自 2023 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现负值以来的第二个负值。从结构上看,一是非金融企业股权投资的大幅减少,二是非金融企业关联企业债务的大幅流出。

不过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除了中美贸易摩擦等地缘因素外,还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中美在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方面的摩擦、中国消费增速的放缓、工资和其他生产成本的上升、出台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减少对外国公司的优惠税收待遇和其他激励措施、本地公司的竞争力增强尤其是高科技领域、全球供应链重组等。

电子设备行业

越来越多的外资电子公司决定退出中国市场或缩减其运营规模。这种背景包括中美摩擦、生产成本(包括工资)的上升、与本地公司的竞争加剧等。

首先,电子设备是中国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其中许多产品受到美国的额外关税,这与工资上涨相结合,降低了其出口竞争力。

此外,电子行业的本土企业正在快速增长。华为、小米和联想等品牌在国内智能手机和PC市场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在全球市场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公司在价格竞争力、技术创新和设计能力方面正在赶上外资企业。

此外,许多公司正在多元化其全球供应链。

具体而言,中国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苹果最大的合同制造合作伙伴,正在努力减少对大陆的依赖,并多元化其生产基地。特别是,该公司自2018年以来加快了在印度和越南建厂的步伐。

韩国三星电子也因市场份额下降和中美摩擦而撤出。2019年,该公司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并将生产转移到越南和印度。此后,PC生产也于2020年从中国撤出。

日本公司中,任天堂在2019年将其旗舰游戏主机任天堂Switch的部分生产转移到越南。索尼也在2019年关闭了其在北京的手机工厂,作为全球生产结构重组的一部分,将生产集中在泰国的一家工厂。

IT行业(略)

汽车行业

近年来,一系列外资汽车制造商正在退出中国市场或缩减其生产规模。主要原因包括中国制造商(如比亚迪)的崛起、向电动车(EV)的转型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

首先,在中国汽车市场,本土制造商表现出快速增长,尤其是在电动车领域。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如比亚迪、蔚来和小鹏推出了高性能、相对实惠的车辆,并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这些公司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成为外资公司强有力的竞争者。

Figure 3: Changes in share of brands by country in passenger car sales in China

此外,由于贸易摩擦导致关税上升,外资公司的成本也在增加,而加强的数据安全法规也影响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例如,铃木在2018年决定解散长春铃木和重庆长安铃木两家合资企业,退出中国市场。随着市场需求从小型车转向中型和大型车,铃木在中国的产量在2017财年比2010年高峰期下降了70%,降至86,000辆。相对中国市场的撤出,铃木设定了到2030财年将印度的年生产能力从当前的225万辆扩展到约400万辆的目标。

现代汽车在2016年中国的年销售达到113万辆,但2017年后开始急剧下降,到2023年降至仅26万辆。为此,现代汽车在2021年将其北京一厂出售,并在2023年12月将重庆工厂出售。该公司还计划尽快出售位于河北省的沧州工厂。

本田在2024年7月宣布将于10月关闭位于广州的工厂,并在11月暂停位于湖北省武汉的工厂生产。因此,中国的生产能力将从目前的149万辆年水平减少约20%。未来,公司计划加强电动车业务,提高剩余基地的效率。

三菱汽车在2023年10月宣布将其股份转让给合资伙伴广汽集团,撤出中国市场。其在中国的销售在2018年达到179,000辆的高峰,2022年降至33,000辆。因此,其在湖南省长沙的唯一工厂被迫于2023年3月停产。

随着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艰难挣扎,日本钢铁公司在2024年7月宣布将退出与中国宝山钢铁的合资企业,后者为日本制造商提供汽车钢板。此决定标志着双方半个世纪合作的重大转变,其中包括日本钢铁在宝山钢铁厂建设中的协助。日本钢铁还在推进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美国主要钢铁制造商)的计划。这一举动突显了日本钢铁将其海外业务焦点从中国转向美国的意图。

零售行业

在零售行业中,外资公司撤出的原因包括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本土公司的竞争力提升以及消费疲软。

首先,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发展,在线销售在零售销售中的份额也在增加(图4)。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的快速增长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使得许多实体零售商陷入困境。

Figure 4: Changes in the share of online sales in retail sales

本土零售商也在快速增长。它们积累了管理经验,通过开发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提供服务,正在成为外资公司的强大竞争对手。

此外,消费也显得疲软。尤其是,房价下跌正在通过负财富效应抑制中高收入家庭的消费,而这些家庭正是外资零售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体。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外资零售公司决定撤出中国市场或缩减其运营规模。

总部位于法国的家乐福于1995年进入中国,曾在中国零售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经营过300多家门店;然而,近年来由于中国主要电子商务公司的快速增长和与本土零售连锁的竞争加剧,该公司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在2019年6月,家乐福将其中国业务的80%出售给中国的苏宁云商集团。因此,虽然家乐福品牌仍保留在中国市场,但实际管理权已转移给苏宁云商集团。此后,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数量持续下降。

接下来,英国的乐购于2004年进入中国,但表现不佳。作为撤出的重要一步,2014年该公司将其中国业务转让给与华润集团新成立的合资企业,乐购在合资企业的股份仅为20%。2020年,乐购将其在合资企业中的所有股份出售给华润集团,标志着其完全撤出中国市场。

此外,韩国的乐天百货也受到了中韩关系的影响。该公司于2008年进入中国,在天津、威海、成都等设有门店。然而,2017年业务下滑,迫使公司关闭门店。在2022年,公司在中国的最后一家位于成都的门店被出售。与此同时,乐天百货店将海外扩展的重点转向了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日本的伊势丹三越控股也正在显著缩减其在中国的业务。该公司于1993年首次进入中国,在其业务巅峰时经营六家伊势丹品牌的百货商店。然而,在2022年,该公司关闭了位于成都的两家门店,在2024年4月关闭了位于天津的两家门店,并在同年6月关闭了上海梅陇镇的伊势丹门店。目前,该公司在中国仅剩下位于天津的伊势丹仁汉购物中心的一家门店。

以友岸外包为中心的全球商业重组(略)

话题:



0

推荐

经纬

经纬

357篇文章 36天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