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7月3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上海举行。双方就经贸领域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深入交流。双方还讨论了中方根据国内需要增加自美农产品采购以及美方将为采购创造良好条件。白宫的声明略有差异。对于这次略显低调的磋商,应该怎么看?
 
首先,我们注意到,近期磋商的重点话题,是美国农产品采购。背后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美国大豆马上要上市了。从下图可以看到,美豆每年的上市期是9月份开始,2018年由于贸易摩擦升温,中方大幅削减美豆进口,美豆上市后,出口额约为往年同期的一半,损失惨重。
 
 
虽然美国农业在整体经济中占比不高,但是农业却是政治上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一方面是因为农民的诉求较为统一,人心齐;另一方面是,农业州在国会中有席位。因此从特朗普备战2020年大选的角度来看,美方有通过农产品采购,打开贸易谈判僵局的诉求。同样,我方也关注到了这一点。
 
其次,贸易摩擦对双方的冲击各有不同。对美方的冲击,主要体现这些方面:一、中方的反击冲击美方的出口,比如上面提到的美豆;二、提高美国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三、制约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出口,比如销往华为的芯片等等。
 
对中国而言,我们在前文多次提到,决定出口的因素不是贸易摩擦,而是海外经济体需求,而这又决定于全球经济动能。从今年分地区的累计出口的拉动作用来看,对美出口虽然是副作用,但是拖累作用略有减弱,出口的边际下行,主要是欧洲需求疲软带来的。同样,今年的顺差也好于去年同期。
 
贸易摩擦对我们的影响在于,如果关税迟迟没有取消的话,那么出于成本考虑,有些成本敏感的产业链可能会开始外迁,这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所以现在的应对政策中,就业政策始终是重中之重。
 
目前贸易摩擦已经超越了过去的关税范畴,在服务贸易领域,我们在收紧出境游,这会体现在服务项下的旅行科目。在技术领域,美方由信息技术领域扩展到了生物科技领域。贸易摩擦的领域扩大,脱离了过去就贸易谈贸易的局面。
 
因此寄希望于短期内中美和好如初,并不现实。考虑到美国大选的压力日益临近,谈判的天平,正在逐步向我们倾斜。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对于本次贸易磋商而言,能重新坐到谈判桌上就是好的,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下次谈判的时间大概在9月初,间隔的时间,比今年1月初第一次重启谈判的时间要长一些,9月份谈判的情况,恐怕主要看8月份美方的各种表现了。
话题:



0

推荐

经纬

经纬

356篇文章 43秒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