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近期有位网友跟笔者讨论了一个问题,就是用官方发布的消费总额自己计算的消费增速,与官方同时发布的消费同比增速有背离。应该说,这个问题不是新问题,去年市场就曾热议过,只不过去年讨论的焦点,是工业企业利润的背离。我们有必要,再审视一下消费数据背离的问题。
自算同比,是指使用官方发布的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的累计值,自行计算的同比
从上图可以看到,两者并不是完美匹配的,背离的时候更多。具体而言,2010年-2011年,自算同比增速明显高于官方同比,2012年-2014年,自算同比增速小幅高于官方同比,2015年-2017年,自算同比增速与官方同比基本上相符。
但是自2017年四季度开始,自算同比增速突然大幅恶化,恶化至2018年底修复。目前自算同比增速仍小幅低于官方同比。
这种背离,不能简单的说是统计数据有问题,主因还是样本的变化。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每年都会有部分企业新纳入或者退出,如下图所示。因此官方发布的同比数据,是对样本进行同比调整后计算的。但是这种背离背后,往往有别的经济含义。
那么我们来看看,2018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分大类品种对零售增速的拉动作用如下。从下图可以看到,对2018年限额商品零售,拖累最严重的是中西药品类,为-2.58%,其次是汽车类,为-2.17%,第三是粮油、食品类,为-1.03%。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速如下。从下图可以看到,根据官方发布的中西药品类零售额计算的累计同比,在2018年出现了剧烈的下跌,最深跌幅达到了-41.01%,远远超过了整体零售的最深跌幅(-11.36%)。
根据相关部门的解释,如果根据零售额自算的同比,明显低于官方发布的同比,意味着对于这个行业而言,在2018年有大量的企业出现了主营业务收入的下滑,进而退出了限额以上单位的统计样本。对于医药行业而言,2018年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之后,有很多药企因此衰落、消亡。
我们再来看看,汽车类同比增速如下。从下图可以看到,根据官方发布的汽车类零售额计算的累计同比,在2018年也出现了下跌,最深跌幅达到了-7.99%,好于整体零售的最深跌幅(-11.36%)。
虽然汽车类的跌幅小于整体,但是由于汽车类是消费的第一大门类,所以对整体零售的拖累作用仍然很明显。
我们再来看看,分品牌的汽车零售,对整体汽车零售的拉动作用如下。从下图看到,对整体销售拖累最明显的是国产自主品牌,其次是美系车。因此国产和美系车的厂商和经销商,可能日子是比较艰难的。
总结一下本文的思路。我们主要考察了消费的自算同比与官方同比的背离问题,这种背离一般来说并不是统计问题,更多是源于样本的变化,因此隐含了其他的经济含义。
分行业来看,中西药品和汽车类是两大拖累行业。2018年,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似乎对中西药品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大量药企衰落。而汽车消费下滑的大背景下,国产自主品牌和美系品牌的生存更加艰难。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