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昨天我们在文章《一个评估疫情冲击宏观经济的方法》中,将六大发电集团的日均耗煤量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剔除春节效应等,算出目前的复工情况,相当于去年的60%。这是截止到2月14日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比例会越来越低。复工的进度不甚理想。
 
我们一直在跟踪疫情的走势。目前的疫情形势是,湖北省内的疫情走势已经出现拐点,正在转好,但是因为存量病人数量较大,且医疗资源持续不足,因此疫情完全结束还需要一段时间。
 
湖北省外的疫情可控,且新增病例数持续下降。不过有一个问题,虽然新增病例数越来越少,但是迟迟没有降到零。我们在前文《一图跟踪疫情最新走势》中,按照2月1日-6日的累计确诊人数增速做模拟,2月13日-14日就可以见顶,但是实际上却没有。
 
根据最新数据,2月14日湖北省外新增疑似病例1061例,基于这个数据大概匡算,2月15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大概是180例左右。
 
我们又根据湖北省外的新增确诊病例数和新增疑似病例数,做了含时间的VAR(3)和不含时间的VAR(1)模型,可以看到,新增病例数虽然持续下降,但是迟迟降不到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拖尾特征。
 
 
之所以会出现拖尾,这与传染病的特点有关。虽然现在病人确诊后会立刻被隔离,但是隔离之前会传染别人,因此一旦有病人被确诊后,就会触发一些密切接触者,其中有一部分密切接触者后续会发病,并触发其他的密切接触者。
 
因此对于湖北省外的大部分地区,面临的疫情形势是:新增病例数从趋势上不断下降,但是在小范围内反复波动。像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每天的新增病例数已经降至个位数,但是每天都有确诊。
 
这样的话,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是:究竟在满足什么条件下,可以解除重大卫生公共事件一级响应?究竟在什么时间,可以全面复工?
 
如果本地无新增病例了,能否全面复工呢?后面会不会有反复?外地病例会不会重新输入?如果等到非湖北的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新增病例的时候呢?考虑到拖尾特征,恐怕要等到本月底。那湖北的病例怎么办,是否要等到湖北也没有新增病例呢?那恐怕要等到3月中下旬。那么我们的经济,可以停摆到3月份吗?
 
在2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其他省份要根据实情分类精准防控,感染人数较少的大多数地市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但是各地的行动并不一致。
 
因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防疫与复工之间,是一个博弈困境。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果因为复工而带来聚集性疫情,会受到政治上的失分。因此尽量延缓复工,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方式。
 
但是现在中国各地区之间是一个互联互通的整体,中国与世界也是一个互联互通的整体,如果各个节点都自我封闭,那么整个产业链的重启就无从谈起。各地区“以邻为壑”的防疫措施,具有很明显的负外部性。
 
因此现在的局面是,宏观层面越来越等不起,而企业层面迫切希望复工,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有序开展复工也是合理可行的,但是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有如下几个思考:
 
1、对基本的生活物资,要有盘点和核算。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农村通过把路挖断的方式来防疫,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那么城市中的粮、油、肉、蛋等基本生活物资,还有多少库存,这需要盘点和核算。
 
2、对于支柱产业的产业链,要打破地区间的桎梏,统筹安排。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样也是分布在各个地区的。对于支柱产业在各地区的同步复工,需要有更高层级的统筹规划,不能只推给地方。对于湖北地区的重要产业链,要及时寻找替代。
 
3、自上而下建立复工的可执行标准。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复工,地区的单位是什么?是地级市,还是县城,还是乡镇?满足什么条件?连续5日无新增病例,连续10日无聚集性病例,是否可行?建立复工的可执行标准,一方面便于实际操作,另一方面对于地方而言,也是一种免责。对于符合复工条件的地区,对经济的考核权重要上调。尤其是辖区内覆盖支柱产业的产业链的,不能一封了之。
 
4、用科学的概率的视角看待疫情。疫情并不是1或者0的二选一,新冠病毒是一种传染病,背后有一整套流行病学的分析框架。从临床的角度讲,叫流行病学的溯源,从宏观的角度讲,叫概率。
 
前几天有个新闻,钟南山院士团队的最新论文发现新冠病毒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引发一些人的恐慌。从概率论的角度来看,24天是一个极值,极值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医生记录错误,有可能是病例在说谎,也有可能是病例回忆错误等等。24天并不能作为决策依据,事实上,同篇论文也给出了更科学的数据:所有患者潜伏期的中位数是4天,四分位间距分别是2天与7天。
 
再比如,近期看到个别企业因为复工发生疫情,而被处罚。我们需要了解背后的流行病学特征。复工发生的疫情病例,是病例本身的潜伏期发作,还是在复工期被感染?复工期内被感染,是正常工作时间感染,还是食堂共同就餐期间感染,还是下班后一起娱乐打牌被感染?这需要更详细的流行病学信息。
 
再比如,有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无症状潜伏期内,也有传染性。这个发现很重要,但是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无症状潜伏期的传染性有多强,目前的病例中,有多大比例,是被无症状的人传染的?有了概率,才能计算利弊得失。
 
5、给企业提供稳定预期。现在有些企业,已经把口罩、消毒水、工位隔离等防护措施都准备好,但是员工无法返程,也就没法开工。2月14日,北京发布通告,从即日起,所有返京人员到京后,均应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我们不评价这项措施,但是至少给了企业和员工一个稳定的预期。
 
最后总结一下本文的结论。我们更新后的模型显示,非湖北的新增病例未来将逐步下降,但是呈现拖尾特征。如果考虑到湖北地区,则全国的疫情拖尾更加明显。考虑到宏观经济不能继续等,因此现在的问题不是能否复工,而是怎么复工。
 
近期有些媒体为了博眼球,对疫情信息片面报道,放大了恐慌情绪。我们需要专业的流行病学专家介入,对本次新冠病毒提供比较精准的流行病学概率模型,这有助于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复工标准。
 
同样,也需要政府部门上下联动,一方面提供宏观层面的统筹协调,另一方面也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不能一味的无为而治。今天求实网发表了2月3日总书记的讲话,其中讲到“仍然要坚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这就意味着疫情引起的欠账未来要补回来,欠的越多,未来补的压力就越大。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疫情防控,另一方面也要依靠流行病学理论和概率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科学防疫,这样才能把防疫和复工有机结合起来。
话题:



0

推荐

经纬

经纬

357篇文章 24天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