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疫情暴发后,中美风险资产的联动性明显增强
 
关注金融市场的朋友会发现,近期中美股票市场的联动性明显增强。A股市场的走势,往往与前一夜的美股保持一致。那么这种联动性,是一种偶然呢?还是一贯规律呢?
 
我们将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与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前一夜收益率,做滚动50天的回归,并提取滚动回归的回归系数和系数的显著性P值。我们做出P值如下图。
 
 
上图中那条红线,是5%的显著性水平线,只有低于5%的红线,才说明中美股指收益率有显著的相关性。显然,大部分时间,两者并不相关。
 
但是近期,中美股指收益率的流动性明显增强,且系数显著。具体是哪天开始的呢?是2020年2月4日,也就是春节后A股开盘之后。从下图可以看到,春节开盘后,中美股指收益率的联动性明显提升(P值迅速降到零),且系数估计值跳升。
 
 
背后的故事是,春节期间,中国的疫情开始暴发,虽然A股春节期间不开盘,但是疫情开始冲击海外市场。春节后,外盘市场开始显著A股。另一方面,近期虽然中国的疫情开始得到控制,但是疫情开始在海外市场暴发,并对外盘造成了二次冲击,因此A股仍然跟着美股同涨同跌。
 
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次贷危机时期。滚动回归显示,2008年9月22日,美股开始向A股传染,持续到2008年11月24日,持续期大约2个月。
 
 
我们对A股和美股的股指收益率做滚动回归显示,全球金融市场在新冠病毒疫情的触发下,开始共振。风险在不同国家之间、不同资产品种之间,相互传染、放大。也就是说,近期金融市场的波动,不仅仅是反映了新冠病毒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的冲击,还反映了一些长期的深层次问题的集中暴发。
 
二、“珍惜货币政策空间”背后的困境
 
近期我们的政策层,经常提到“珍惜并保持当前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背后的考量是兼顾疫情短期冲击和经济长期健康发展,避免“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带来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但是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讲,新冠病毒疫情现在不仅仅影响中国,而是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共振和风险传染。因为风险在不同国家之间传染,单靠一个国家的政策,成效不大,因此美联储在3月2日紧急降息50BP,并没有带来风险偏好的好转。
 
那么接下来,我们可能会看到,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联手救市,如果我们继续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就很可能带来人民币的被动升值。从下图可以看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十年期利差之间,存在比较一致的相关性。
 
近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中债虽然跟随下行,但是下行幅度小于美债,使得中美利差快速走阔,利差将带来人民币的被动升值压力。(十年期利差,美国用的美国国债,中国用的国开债)
 
 
那么现在我们是否适合升值呢?我们从出口基本面上来看看。基于实践经验,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美出口的相关性更强,而不是整体出口。我们将中国对美出口,进行春节效应和季节性调整,提取出趋势项。将对美出口的趋势同比,与汇率作比较,从下图可以看到,两者有负相关性。
 
也就是说,对美出口下行的时候,汇率整体上走贬,从而缓解出口商的损失。本来2019年年末,中美签订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对美出口已经止跌。但是2月PMI数据显示,新冠病毒疫情,使得外需遭受明显冲击,短期内出口难言乐观。出口形势不支持人民币升值。
 
 
笔者认为,有关方面也注意到了汇率的问题。2月下旬以来,美元指数出现明显下行,但是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同步走升,即是例证。
 
三、我们的政策工具箱也许并不算多
 
近期关于新旧基建的讨论比较多。有观点称,新基建是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有观点称,新基建的体量不够,还是要靠老基建。笔者没有细算,不过总体来说,现在符合收益率需求的、可以市场化运作的基建项目应该不多,但是如果纯靠财政补贴,财政又捉襟见肘。有声音呼吁,今年的财政赤字率要上调至3%,不过真实赤字率早就突破3%,上调零点几个百分点,又有多大空间呢?
 
其他支出端科目来看,出口前景短期内重回黯淡,消费类、尤其是服务类消费受到疫情直接冲击,房地产仍然被抑制,制造业受到通缩压制。我们的政策工具箱,也许并不算多。
 
看目前政策层面的意图,似乎是既不要升值,也不要降息。但是这反而会吸引境外资本的流入,如果境内没有太多投资机会,有可能助推资产泡沫。从次贷危机的经验来看,次贷危机之后,美国迅速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至零,并长期维持零利率。境内外利差拉宽,使得外借内投的“CARRY TRADE”套息交易大行其道,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后十年宏观杠杆率快速攀升的滥觞。
 
 
笔者个人认为,对当前的宏观环境定位,可能不仅限于疫情对中国的短期冲击,而是要考虑疫情在全球暴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进而传导至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全球主要经济体存在联合救市的可能性,在这种大背景下,降息可能没有太多的正面作用,但是不降息却有负作用。
 
本次新冠病毒疫情,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将其控制,但是付出的经济代价也是极大的。因此我们可能不需要过度坚持货币政策空间,与主要经济体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并传导至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许是更务实的做法。
话题:



0

推荐

经纬

经纬

356篇文章 43秒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