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内容提要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的突然爆发,对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带来了明显的影响。整体经济形势走出了V型修复,但是修复过程又是不平衡的。出口表现超预期,而居民消费和财政收入疲弱。
 
在基数效应下,2021年的同比增速预计表现良好,但是实际情况却更为复杂。一方面随着海外的复工,出口的高景气能否持续需要跟踪,而海外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后遗症开始显现,近期通胀预期的升温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明显的扰动。另一方面,国内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总体来说,今年政策基调更侧重于“休养生息”,一方面政府财力等需要时间恢复,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宽松的后遗症也需要尽量避免。同时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并为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危机预留充足的政策空间。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的初稿发布。笔者认为,有如下要点值得关注:
 
一、经济增速目标比较保守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预期目标的表述中,第一句话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意外爆发之后,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速目标,但是这不是常态。而且在概述十四五规划的时候,也提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这意味着,经济增速目标将会持续设定。
 
新冠病毒疫情虽然对2020年一季度的中国经济带来明显的负面冲击,但是中国的宏观政策应对及时有效,叠加出口超预期等利好因素,2020年二季度及之后的中国经济的环比表现持续强劲。这对2021年中国经济的同比增速有比较强的支撑作用。
我们分情形测算了2021年的中国经济增速,从测算结果来看,在2020年的基数效应下,2021年经济增速6%是一个比较保守的目标。笔者认为,之所以设定6%的目标,一方面是避免给预期带来较大干扰,另一方面是贴合潜在增速。
 
二、就业目标的完成难度不大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就业指标的设定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本次就业目标没有设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显示城镇调查失业率运行三年后,已经足够成熟和可靠。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政府制订的城镇新增就业指标,往往是比较保守的。实际完成情况,一般都大幅高于政府预期目标。比如2019年预期目标新增1,100万人,实际新增1,352万人。2020年下调预期目标为900万人,实际新增1,186万人。
图:新增城镇就业人数—月度环比图片
 
从2020年的月度新增城镇就业人数来看,自2020年9月之后,新增就业就已经超过了历史平均水平。随着疫苗的逐步推广接种和服务业的有序放开,预计2021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超过2020年,完成1,100万人目标的难度不大。
 
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关注到,虽然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历年来都超过了预期目标,但是自2017年之后,城镇净增就业人数出现了明显的回落,背后原因可能是退休人员增加,也有可能是失业人员增加,可以在以后的就业目标中,给予更多关注。
图: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图片
 
三、政府净融资规模有所下降
 
2021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我们按照2021年名义GDP增速10%来测算,2021年名义GDP总量约为111.76万亿,财政赤字总量约为3.58万亿,较2020年减少1800亿。
 
2021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较2020年减少1000亿,叠加今年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政府净融资规模较2020年减少1.3万亿左右。
在财政政策的基调上,定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强调更可持续,意味着政府的负债规模和结构要更加稳健。今年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减税降费任务,地方政府的财力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
 
四、货币政策没有提及具体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基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没有提及具体的政策工具,预计今年的货币政策方向不会有太大的转变。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名义经济增速大概在10%左右,测算2021年新增社融在30万亿左右,介于2019年和2020年之间。
话题:



0

推荐

经纬

经纬

343篇文章 3天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