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两个特点
 
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是过去一段时间市场一直关注的问题。新冠疫情对大宗商品价格带来短期冲击后,价格又迅速反弹。目前来看,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1、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明显的结构性,以金属为主。 如果以2020年1月2日为基期,截至2021年7月9日,工业品涨幅33%,农产品涨幅15%,金属涨幅71%,能化涨幅8%,贵金属涨幅11%。其中,铁矿石涨幅170%。
图:南华指数的变动
 
近期IMF的一篇文献,从四个角度解释了金属类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从需求端来看,疫情后耐用品消费的大幅反弹,带动制造业及相关原材料的需求。从供给端来看,上游矿山、港口、航运、出入境检疫等,都推高了成本。从需求结构来看,绿色经济转型增加全球经济的“金属密度”。从交易层面看,金属类商品的易储存性,加剧了金属价格的投机属性。
 
从后期展望来看,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因素将逐步减退,绿色经济转型的进展,可能是影响金属价格的中长期因素。
 
2、大宗商品价格向中下游的传导效应弱。 从历史上的几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比来看,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下游CPI的传导效应明显偏弱。
 
图:大宗商品价格向中下游的传导
注:大宗累计涨幅使用南华综合指数的月均值计算
 
从数据来看,本轮CPI与PPI的走势背离,猪肉价格是主要因素。猪肉价格有基数和供给的原因,不过从需求端看,也反映出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略疲弱,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
图:CPI与PPI之差与猪肉价格
 
二、下半年通胀驱动力由铜铁向猪油转换
 
下半年需求结构变化,带动通胀驱动力由铜铁转换为猪油。猪油对CPI的传导更直接,但是整体预计仍然低于目标水平。
 
1、下半年需求结构由耐用品向服务转换。 2月份,MIT和芝加哥大学的两位教授,合写了一篇论文《Demand Composition and the Strength of Recoveries》。论文认为,衰退带来的耐用品需求的下滑,并没有消失,而是向后推迟,并在冲击过后形成强劲的需求回补。
图:危机后的pent-up效应
 
美联储近期发布的一篇文章《Why Has Durable Goods Spending Been So Strong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中提到,疫情后美国耐用品消费由两个因素推动,其一是疫情隔离等,使得部分服务消费转向商品消费,其二是大规模财政救助带来的收入增长。模型显示,两者的作用各占一半。
 
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好转,预计耐用品消费反弹见顶开始回落,服务消费继续回升。耐用品消费对金属价格的拉动作用减弱,而服务消费中的出行、运输对原油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作用更强。
 
从国内来看,从就业到收入再到消费,虽然有时滞性,但是预计下半年的传导效果好于上半年。从生猪屠宰量看,近期猪肉消费修复速度有所加快。
2、油价向PPI和CPI的传导更直接。 我们用控制了残差自回归的回归模型,初步显示,从长周期来看,整体CPI对非食品CPI高度敏感。而在主要工业行业中,非食品CPI对石油开采和石油加工比较敏感,其次是有色金属采选和黑色金属采选。因此当猪肉对CPI的压制作用逐步减弱后,油价对CPI的传导,比钢铁等更加直接。
话题:



0

推荐

经纬

经纬

357篇文章 24天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