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现在职场上,中年危机是一个热议话题,被网友称为“35岁现象”,比如目前的招聘启事往往都限定候选人在35岁以下,而且这个年龄门槛有越来越低的趋势;超过35岁被“优化”的可能性增大;今年4月份上海有一位外企离职高管发给上海市长的求助信也引起广泛讨论。另一方面,互联网等部分行业却出现了新老员工薪酬“倒挂”,应届生薪酬水平大幅上涨,该如何更好理解职业与年龄的关系?

近期VoxChina有一篇专栏文章《“Golden Ages”: A Tale of the Labor Market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文章研究的对象是劳动力的年龄与收入分布,并做了中美对比。

理论上讲,年龄-收入曲线的形态呈现“驼峰型”: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收入较低,然后收入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在某个时点收入停滞,并最终下降。

下图是中美两国的年龄-收入曲线,其中,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年龄对应的年收入(剔除价格因素的实际收入),不同颜色的曲线代表不同的年代。以下图左的三条曲线为例,自下而上分别是1986-1990年,1991-1995年,1996-2000年,下图右的三条曲线,自下而上分别是2001-2004年,2005-2008年,2009-2012年。

图1:年龄-收入曲线的变化

 

从中美之间的对比来看,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年龄-收入曲线基本上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对于不同时期的人来说,相同年龄阶段的实际收入差不多。

而中国的年龄-收入曲线整体不断上移,背后是两个含义,一是不同时期的人,相同年龄阶段的收入在上涨,比如现在45岁的人比十年前的45岁的人收入高;二是同一个人的收入也在上涨,比如现在45岁的人,比十年前的35岁的自己收入高。

但是中美两国的黄金年龄(同一时期收入最高的年龄)具有不同的特征,美国的黄金年龄在过去30年间一直保持在48岁左右,而在中国,黄金年龄一直在下降,从55岁左右下降到35岁以下。

也就是说,现在45岁的人,虽然比十年前的45岁的人收入高,也比十年前的35岁的自己收入高,但是可能不如现在35的的收入高。

图2:中美黄金年龄的变化

 

文章又换了一个角度,从生命周期的视角来观察这个问题,并做了生命周期曲线。下图右是中国的生命周期曲线,其中每条线是同一个时期出生的人,其收入随着年龄变化的曲线。

从生命周期曲线上可以看到,出生越靠后的人,一是刚参加工作时的起薪越高;二是薪酬增长的速度越快。比如80后(下图右的灰色线)在30岁的年龄,收入已经相当于70后(下图右的橙色线)在40岁的收入。

图3:年龄-收入曲线(左)、生命周期曲线(右)

中美之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区别呢?文章使用经典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Ben-Porath 1967)将年龄-收入数据分解成经验、出生时期、时间三个效应,对比结果如下图。

图4:分解结果

经验效应:在40年的工作历程中,中国的人力资本增长了150%,而美国增长了270%,几乎是中国的两倍。

出生时期:在中国,过去50年增长接近90%,其中大部分发生在1960年代之后;相比之下,在美国50年仅增加了20%,其中大部分发生在1935-1950年之间。

时间效应:1986-2012年中国人力资本的价格上涨了3倍以上;相比之下,美国人力资本价格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笔者结合自身理解,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经验效应,可以理解成人力资本的升值,即收入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增长,这方面中国的表现不如美国。出生时期效应,反映的是越年轻的人,其掌握的知识结构越新,因此收入越高。时间效应,似乎是指占用劳动力的时间所需要的成本。

总结一下大概的结论,这篇文章的数据结果显示,中国的职场确实存在“35岁现象”,而且黄金年龄与美国相比更加提前。原因之一是工作时长和经验的积累对收入的提升效应不太显著,之二是年轻人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更新,因此收入起点更高。

 

话题:



0

推荐

经纬

经纬

356篇文章 43秒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

文章